陕西省保卫协会网

陕西内保(第三十期)

网站首页 > 陕西内保(第三十期)

关键时刻!?

时间:2014-04-26 00:00:00浏览:685

千钧一发之际,生命垂危之时,救人者和被救者生死与共息息相通,这无疑很有些感天动地的意思。然而,在我接触蒋小华以及采访他的过程中,一直疑虑重重、惴惴不安,甚至有些如履薄冰之感。
我在想,这个“关键时刻”,不就是举足轻重的一刻、生死攸关的一瞬吗!它果真是造就英雄、惊世骇俗的“必然要件”吗?
不错,我想说的正是“英雄”这个字眼。我已经注意到了,尽管老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现成的“时势造英雄”以及“自古英雄出少年”这样的褒奖,但是在蒋小华的事迹材料里,从县、市到省和中央媒体,从支队到总队的报告,都小心翼翼,谨慎地回避了这个命名。他们留有余地,也许是客观和理智的。我想到几年前采写《红门英雄》,有个消防军官直截了当反对我称他为“所谓的英雄”。他的理由出言铮铮、也很铁硬:灭火救人,抢险救灾,这就是我们的工作,职责所在,分内之事。再说,服从命令本来就是军人的天职,关键时刻不往前冲,那不成了懦夫和逃兵?!
是的,我无法不服膺他的观点,因为我还尤其推崇和认可罗曼•罗兰的英雄论述,他认为那些具有伟大品格、高尚灵魂的“人类的忠仆”,能够倾心为公众服务的人,才配称这样的称号。这也是构成英雄的灵魂和基本素质。而我的主人公还很年轻,是一位参军不到三年的大学生,他稚嫩的肩膀,能扛得起如此沉重的尊荣吗?
我担心自己人云亦云,由于自己的盲目与近视,埋没一位可塑之才,遮蔽一块发光的金子,同时又不无人为拔高、虚饰夸张缺乏信任之虞。为此,我给陪同采访的李荣科长提出了特殊要求,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,让蒋小华也尽可能一起同行。
敦敦厚厚的蒋小华,咋看都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,而且显然易见,带着山里农村孩子那份淳朴与憨厚。脸色黑黑红红,透着太阳的紫铜,只是一笑之间,眼睛放光,开口说话,更奔放一种掩饰不住的成熟睿智。我们一起到过他工作的一些地方,见过他的一些领导、同学和战友,还专门驱车进山,深入到了他那个夹在大山皱褶中只有一车小路的老家,见到了他好客的父母和86岁依然健朗的祖父。
我小时候也很不懂事。他含笑盈盈对我们说,父母那时进城务工,他和妹妹就靠爷爷奶奶照管,生活确实清贫,爷爷有时从镇上赶集回来,会给他兄妹每人带一块饼,他狼吞虎咽,会很快吃完,然后就骗妹妹,要看她的饼子,说上面有土,接过来就撕去一半,惹得妹妹嚎啕大哭。爷爷奶奶就教育他,做人不能太贪,光为(喂)自己会死,要想着别人才活得好。
爷爷是个农村老党员,当过十几年队长,从来不贪集体和公家的东西。几年前县上一个领导来看望他,要他去找他,说按规定,可以给他每月多增一百元补助。爷爷连连挥手说不要、不要,钱那东西有多没少,够用就行了。爷爷的嘴边就像他的白胡子一样,老是飘拂着一句永不过时的格言:记住啊孩子,利中有害,吃亏是福!
他和妹妹,就是在爷爷这样的叮咛中、奶奶的絮叨中,慢慢长大的。终于有一天,蒋小华和妹妹同时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——一只鸡,为什么只长两条腿而不是四条腿呢?因为爸妈不在家时,偶遇过节,爷爷奶奶会慷慨地杀一只鸡,然后把两只鸡腿一人一只,公平地分给他和妹妹。可是……可是,两位老人从来不吃鸡腿。
忽然有那么一次,蒋小华吃不下去了,他觉得这样不公平,太不公平,他和妹妹一致要求,一定要让爷爷奶奶吃那两只鸡腿。奶奶说她不爱吃鸡腿,爷爷则干脆说他人老了,牙咬不动。尽管他们最终还是没吃,可样子比吃了山珍海味还要高兴。
你们都是乖孩子,算爷爷奶奶没有白疼。
蒋小华的记忆与叙述,无疑是带着温度与质感的,尤其在一年前奶奶去世,他因工作未能及时赶回家来,他一说起来就要热泪肆涌,哽咽不止。人要疼人,人要爱人。蒋小华说,他也记不清楚,到底是从何时起,他也开始学着疼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和妹妹了。
记得有一天,爷爷要去镇上卖牛,天太热,让他骑自行车先走。蒋小华骑出村子奔上公路,忽然改变主意,又掉头骑了回去。他担心自家那头没见过世面的牛,脾气本来就倔,万一上了公路看见汽车发狂,爷爷年迈力弱,拢不住就麻烦了。
他当即返了回去。他的脸颊在那天是如何热腾腾地泛着红光,而爷爷问明情由,虽然一句表扬的话也没有说,他的老脸却笑成了一朵美丽的菊花。他看得清楚,自己的身体里长出了一个成熟健壮的男人。
人要疼人,人要爱人。这一切都应该从爱自己的亲人、孝敬父母老人做起。人不爱人那是一种可怕;人不爱自己的亲人更是一种可恶!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常识,最基本的真理,最底线的底线!可是……可是……现实中屡屡发生骇人听闻的事件,让我们一次次心惊肉跳地目睹,有些人如陷噩梦,把自己降低到禽兽不如的地步!弹钢琴的手不仅不能去救助他的受害者,居然会残忍地连捅数刀,毁灭一个孕妇两条生命!出国留学的研究生,仅仅是因为没有及时给他寄钱,居然会在机场出口,把锋利的刀刃刺进生身母亲的胸部……
中国,中国,我亲爱的中国啊!如果人人都为了一己私利以他人为敌,不择手段,互相攻讦、刻薄暗害、残杀算计,你的未来,你的明天,情何以堪!
还是回到我们的记述中吧。蒋小华说,“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”,除了父母亲属,他这一辈子也许还要感恩这样一个人——他不是用言语,而是用行为教育他怎样做人的人。
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很久以来,蒋小华都把从军或当警察作为他的人生梦想。2005年,他报考中央司法警官学院,可惜天不遂愿,他文化课差了7分。第二年,他毅然选择了复读,文化课成绩超出30多分,故事就发生在他去西安体能测试的那天。
当时西汉高速尚未修通,他没赶上火车,前一天下午3点多从城固坐班车,早晨6点半到达西安。这是他第二次来西安,路还不熟,被一个黑心出租车狠宰了40元(原本不到20元),七拐八拐,才把他送到政法大学老校区,这一耽误,让他既没有了吃饭的钱,更没了吃饭的时间。晚饭和早饭他都省了,只是脑袋微感玄虚晕乎。
这时已过八点,大门已经上锁,情急之下,蒋小华不得不翻越操场的栅栏,不小心裤子后边却被栅栏上的尖刺挂一个巴掌大的一个口子。他这种窘相,难免引来那些开着豪华轿车送孩子的家长们哄然大笑。他就是这样穿着露屁股的裤子,参加了体测。跑完了1500米,进行立定跳远,2.35米合格,他跳了2.33米,差0.02米——他不合格。
完了,他的理想就要泡汤!又饥又饿又累又渴的他,却不甘心,他说明了自己的情况,要求补考一次,得到的回答是原则冰冷的拒绝。回去吧,小伙子,明年吃饱了再来。
蒋小华不走,他有山里人打死不回头的倔劲,他蹲在操场一角,死等!捕捉机会,准备死缠硬磨,伺机而动。从上午10点,屁股没有挪窝,一直等到下午5点700多名考生全部测完。霎时人走场空,他的希望也彻底落空了。
他恨呀!他说他恨自己太不争气,从小学到高中,父母打工挣钱,爷爷奶奶苦吃苦挣,供养他和妹妹上学,这容易吗?可是……可是……0.02米,牙长一截距离,把一个山沟里猴子样蹦蹦跳跳长大的他,就这样挡在了理想的门口!
蒋小华说,他当时不想走了,他没脸回去,他甚至想到了……死……
喂,小伙子,还蹲在这干啥?
有人招呼他,他懒懒地抬起头来,看到一张略显惊异、温厚和善的中年男人面孔。
他有点机械麻木,喃喃地重述了一遍自己

主办单位:陕西保卫协会网    业务指导:陕西省公安厅经济文化保卫总队

地址: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东段396号秦电国际大厦1029室  邮编:710061  协会邮箱:sxbwxh@126.com

版权所有:陕西保卫协会网  电话:029-89351819   传真:029-89351819  陕ICP备12005616号
技术支持/名远科技